司法>>正文

承德“一村一名法制副主任”普法模式获司法部肯定

2016-12-22 10:25:55 来源:长城网
资料图:张三营派出所指导员李宏伟为村民谱法。

长城网12月19日(记者 宁晓雪 李全)近日,司法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简报》刊发了《承德市探索“一村一名法制副主任”新模式提升普法工作实效》文章,对承德市“一村一名法制副主任”普法模式给予肯定。

近年来,承德市着眼于平安承德、法治承德建设,积极探索“一村一名法制副主任”新模式,提升普法工作实效,获得了司法部的肯定。

据了解,承德市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了2835名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一定法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政法干警担任“村法制副主任”,与村综治专管员、信息员、调解员结对子,力推“五个零”(普法零缺失、排查零盲点、调处零激化、服务零距离、考核零偏差)服务模式,提高农民群众法律认知程度,引导他们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通过源头治理,农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95%以上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信访、治安和刑事案件明显下降,农村法治建设根基得以夯实,促进了农村长久稳定。

驻村干警通过举办讲座、报告会、座谈会、设立咨询点、以案说法等形式,先对基层调解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法律知识培训。再由基层调解员走村入户,与有法律需求的百姓面对面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律服务“三进”(进乡镇、进村组、进农户)活动,并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公开工作人员联系方式,方便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

排查零盲点:变“阵风式”排查为“刨地式”搜索

包村干警定期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或村民小组会议,确定每周接访日,开展经常性地社情民意调查和研判,第一时间了解群众诉求。坚持问计于民,广泛征求和收集群众对平安建设、治安稳定、司法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准确掌握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民情台账”,做到“三熟知(熟知村风民情、熟知信访户基本情况、熟知重点人群的利益诉求)、一摸排(摸排矛盾隐患)”。

调处零激化: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化解”

驻村干警把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维护稳定的源头性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落实好“日排查、周调度、月汇总、季分析”工作制度,使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在第一时间得到调处,确保不扩大、不激化、不上交。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司法审判和法律援助等多方力量,做到“三个主动”(主动稳定当事人情绪,主动代理信访,主动上手处理),实现了“一站式”化解、“无缝隙”衔接、“终点式”止争。

服务零距离:变“窗口坐等”为“上门服务”

干警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带着办法下去、带着问题回来。通过集中办、限时办、承诺办、委托办等形式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乡镇法庭变“坐堂断案”为“带案下访”,深入田间地头巡回办案,就地调处矛盾纠纷。采取“一步到庭”、“小额诉讼”简易速裁模式,对一些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当场立案,就地审理。相继推出“便民法庭”“双休日法庭”“巡回法庭”等便民服务措施,既方便了群众,又维护了基层稳定。

考核零偏差:变“一次性考核”为“阶段性测评”

为使干警“沉得下、留得住、干得好”,建立了五项保障措施。一是严格日常考勤,要求干警每月到所包村工作不少于两次;二是建立民情日记,干警将群众反映的问题、为民办事等情况记入民情日记;三是广泛征求意见,每月至少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一次,落实定期接访;四是跟踪目标管理,包村干警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制定各自工作计划,随时报告工作进展,作为考核依据;五是实行奖优惩劣,印制驻村干警和政法部门班子成员《工作手册》,公开联系方式等通过专项检查、民主测评等,对工作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及时调换。

责任编辑:赵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