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频道法治经纬

止戈为帛 让孩子们远离校园暴力

2023-02-13 18:25:3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最近几年,在我国各地中小学的校园里陆续发生了多起暴力事件。这些事件不仅严重地危害校园师生人身财产安全、扰乱校园正常教学秩序,而且给在校师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安全的关注。很多专家都呼吁要净化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环境;学校要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强化家庭教育职能,增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感。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该如何正确去面对那些有暴力行为的小学生呢? 

一、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法律这个名词对小学生来说虽不陌生,却总觉得有点遥远,甚至有点高高在上的感觉。课后闲暇之余我经常跟孩子们聊起法律上的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我们还是小学生,就是有点调皮、不懂事,不至于犯法!每当我听到这样的回答,总是感觉后怕,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不正是现如今孩子的真实写照吗?而网上一个个惨痛的真实事件都为我们一线教师敲响警钟,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法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孩子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父母往往过于注重孩子的身体和学习状况,忽视了孩子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的养成。而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家庭的缺陷导致孩子孤僻、冷漠、自卑、爱冲动的性格,也逐渐脱离了成长的正轨。

二是学生缺少自制力。小学生一般自制力较弱,情绪爱冲动。如果在遇到事情时,得不到克制和同学们的理解、关爱和宽容,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过后追悔莫及。现在小学生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玩耍、打架斗殴中。过去七八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不跟你玩了”“我再也不理你了”,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我要宰了你”“你要在我眼前消失”“单挑”等威胁性语言。另外,同学之间开玩笑不掌握尺度,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暴力语言对他人已经构成伤害;过激的语言容易触动小学生的敏感神经,引发暴力事件。

三是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不良行为、不良观念,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身心健康的内容,而社会作为小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个主体,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对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们来说极具诱惑与挑战。一些网络游戏或影视作品中都大讲江湖义气、为了兄弟两肋插刀的现象,那种管它三七二十一,什么都敢干、什么都敢做的行为,无不是孩子们争先模仿的对象,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所谓的“哥们义气”“老大”在孩子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想而知,持有这样观点的学生结成团伙在校园里横冲直撞、东打西敲、称王称霸,其他学生哪里还有安全感,学校群殴事件必然增多,学校良好的学风、校风也会受到冲击。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及后果

校园暴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

◆影响学校正常校的教学活动,不仅校园声誉收到严重损害,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整体社会评价,更是对教师精力的分配形成冲击,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经常受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在学习成绩严重下降同时极易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孤僻、偏激。

◆引发家庭恐慌,影响家长的工作、生活,且极易导致家长对学校不满。

◆校园暴力的逐级演变,最终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远离暴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无论孩子们有多好的自制力,但对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孩子们来说,总是跟不良少年在一起,看着他们那些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也会变得跟他们一样。

首先养成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前来说主阵地必然是学校。因此,要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就要重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课的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寓教于乐、喜儿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制教育课,达到让孩子们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目的,从根本上消除“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罪”的观念。

其次注重家庭教育的引导,让孩子学会坚持原则、分辨是非。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面对种种诱惑,家长们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动态,在他们在“河边”走时,拉住他们,告诉他们正确的方向。孩子们在一起斗嘴吵架是难免的,即使是好朋友也不例外。当孩子间发生了争吵,家长们要保持冷静,不要为此而杜绝孩子间往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切不可袒护一方;要帮助孩子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要让孩子主动去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真正的友谊不仅是在朋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全力去帮助,更要在朋友犯错误,行为有偏差时坚持原则、及时指出,努力去阻止、纠正,以免朋友错误的道路上越做越远,甚至误入歧途。教育引导孩子们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而不是为了“哥们义气”去做一些违反原则,颠倒黑白的事情,你明知道这是错的事,是伤害别人的事,还要不顾原则、不看是非,脑子一热就去做了,这不叫友谊,是在害你的朋友而不是帮助朋友。

学校、家庭、社会要从多方面努力,形成良好的共育氛围,帮助孩子改正以暴制暴的行事作风。同时,让孩子远离不良少年,多去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教会孩子克制冲动的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冲动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帮了倒忙!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成熟,也自然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交到真正的朋友!

【作者崔晓贺,系石家庄市中山西路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李见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